鄉村二月,春暖花開。在渝北,綠水青山美麗如畫,特色產業生機盎然,一條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,一個個鄉村旅游特色村,一處處休閑觀光目的地……廣袤田野正唱響著一曲鄉村振興的歡歌。
近年來,渝北區充分利用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,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,扎實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,大力發展休閑采摘、精品民宿、農事體驗、觀光度假等,形成了以旅興農、以農促旅、文旅結合、城鄉互動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。如今,渝北的鄉村旅游逐漸呈現產業規?;彤a品多樣化的態勢,激活鄉村振興“一池清水”。
2022年3月,大灣鎮金鳳桃鄉第二屆桃花節期間,游客前來踏青賞花。記者 胡瑾 攝
農旅互動,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
鄉村旅游一頭連著綠水青山,一頭連著金山銀山。
如何留住鄉愁,留住鄉村記憶?近年來,渝北區為推動鄉村旅游從“用資源”向“提品質”升級,培育了一批生態美、生產美、生活美的高品質鄉村旅游目的地,打造了三條有特色、有內涵、有品位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,即:以“都市山水原鄉”為主題的古洛線、以“都市藝創新鄉”為主題的茨興線、以“都市鄉情迎賓”為主題的玉礦線。
以古洛線為例,古洛沿線自然資源豐富,山、水、林、泉、洞等生態景觀俱全。森林覆蓋率高,是渝北乃至中心城區的“后花園”,市民們不用出主城區就能坐享“天然氧吧”。隨著遠近游客紛至沓來,位于古洛沿線的“川東民居”——青龍村、“林下精靈”——靈芝莊園、“古樸院落”——廖家灣、“櫻花爛漫”——云龜山等多地形成了集現代農業、休閑觀光、特色產業、生態康養為一體的鄉村振興新畫卷。
而利用鄉村生態、農業、閑置農房等資源發展的鄉村旅游,是渝北區2022年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又一亮點。
去年,渝北區重點圍繞南北大道沿線,加快建設鄉村旅游產業示范帶,推進木耳“新鄉田園”、興隆“禮朝屋基”和“柏樹屋基”、大灣金鳳村“上古農耕”等藝術賦能鄉村旅游發展;加快了龍門·璞村、白云·糧宿等高端民宿建設,著力打造玉峰山、小天池、白云山、華鎣山高端民宿集聚區,年內新增精品民宿20家以上;藝術鄉村建設工作也在加快進程,啟動玉峰山藝術家村落、中國抗戰美術博物館等項目建設。
文化鑄魂,擦亮鄉村振興新底色
“城鄉文化的融合,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文化振興?!眳^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這讓鄉村也同城市一起,實現精神上的共富。
渝北在全市率先開展鄉村文化振興示范點建設,堅持一村一品、一村一文化、一村一幅畫,目前已建成統景江口村、興隆?;蚀搴痛笫⑶帻埓?、順龍村(靈芝莊園)、天險洞村(廖家灣)以及古路草坪村、洛磧大天池村7個鄉村文化振興示范點。同時,還有12個示范點的建設正有序推進中,為渝北鄉村旅游塑形、鑄魂。
其中,興隆鎮?;蚀逡殉蔀閲壹壩幕吐糜喂卜諜C構融合試點村級單位。在融合試點中,?;蚀褰ǔ闪藰藴驶慰徒哟行?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室、農家書屋、文創產品展示廳、鄉情館、多功能會議室、棋藝室等功能室和文化藝術體育廣場;打造了禮朝屋基文化大院,創建了造型藝術館、新媒體藝術館和纖維編織藝術館3個村居藝術館,培育出“春牛喜耕 家園親親”鄉村文旅品牌。如今,禮朝屋基22棟獨具巴渝特色的農房,還原枯藤老樹、小橋流水、炊煙裊裊田園牧歌式生活,成為重慶網紅打卡地。
農文旅融合,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
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中,渝北以鄉村休閑游、特色體驗游為主題,不斷釋放磁吸效應。
位于渝北區大灣鎮龍洞巖村的上古農耕體驗園,就是一個鮮活的實例。該園占地面積1917平方米,分為上古堂、上古坊、上古居、上古用膳廳等功能區,主要展示農耕時代下具有代表性的農業、手工業生產場所及工具,輔之以教育、娛樂等功能。
在這里,游客可現場體驗藍染、釀酒、曬缸醬油、曬缸醋、麥醬、麻糖、雜酒、軋糖、榨油等傳統技術。無論是漫步、蕩秋千,還是摘水果、抓魚鰍,都會讓大家由內而外地感覺到舒適與愜意,盡情感受令人向往的“詩與遠方”。
據介紹,去年,大灣鎮還推出了“賞花觀光旅游+農耕文化體驗”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,特地打造了芳菲臺、紅雨臺、聽風崖等十多處網紅打卡地。此外,還打造了以河灘為漂道、全長4.6公里的桃子溪漂流,在吸引游客走進金鳳桃鄉,體驗賞花、采摘、玩耍樂趣的同時,也讓一大批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“旅游飯”,走上致富路。
數據顯示,2022年,全區鄉村旅游接待游客660萬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.5億元,茨興、古洛、玉礦鄉村旅游示范帶基本形成,“主城周邊游·渝北好地方”品牌形象在主城市民中心已形成廣泛共識。
如今,行走在渝北的鄉村,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的景象如畫卷徐徐鋪展,鄉村生態旅游紅利競相釋放,讓渝北山更綠、水更清、林更茂、民更富。